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在评估排名前10强城市(都市圈)中,北京得分连续4年位列前三,处于第一梯队;粤港澳大湾区由第6位跃升至第4位,处于第二梯队领先位置,在前10强城市(都市圈)中进步最为显著;上海则处于第三梯队,排名第10位。
总的来看,此次排名中,欧美城市整体实力强劲。美国城市(都市圈)在顶尖梯队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全球前25名中占据11席;欧洲拥有稳健的中坚梯队,近三分之二的欧洲城市(都市圈)位处第二与第三梯队;亚洲则展现出较强的集体崛起态势,在全球百强城市(都市圈)中占36席,规模上位居三大地区之首。北京、粤港澳大湾区、东京、上海、首尔、新加坡、京都—大阪—神户等7个城市(都市圈)跻身全球前25强,形成强大的头部引领效应;20个亚洲城市(都市圈)排名实现提升,显著高于北美洲(11个)和欧洲(10个)。
报告显示,中国创新城市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优势持续增强。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和上海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稳居前十,持续领跑全球创新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在科学中心维度首次登顶,粤港澳大湾区在创新高地维度跃升至第2名,仅次于旧金山—圣何塞。中国共有21个城市(都市圈)入围全球百强,总量仅次于美国(24个)。14个中国城市排名上升,其中,排名在全球26位至50位的南京、杭州和武汉提升显著。
据悉,《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采用科学中心、创新高地、创新生态三个维度共计30个指标,对113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参评城市和12个微型科技创新中心参评城市进行评估。此次报告重点关注量子科技和可控核聚变两大前沿竞争焦点,旨在揭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未来竞争潜力及面临的风险挑战。
【纠错】 【责任编辑:朱家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