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健全完善驻村干部“选育管励”全链条体系 “驻”进民心 “帮”出实效-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5 11/20 09:24:4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广西健全完善驻村干部“选育管励”全链条体系 “驻”进民心 “帮”出实效

字体:

  图①:在柳州市融安县浮石镇六寮村,驻村工作队员正在和村民议事。

  韦荣军摄

  图②:岑溪市安平镇富宁村驻村第一书记李春燕为村“两委”干部上党课。

  苏宇轩摄

  图③:南宁市青秀区刘圩镇那床村驻村工作队员在辣椒地里与村民交流。

  黄伟龙摄

  图④:南宁市良庆区大塘镇南荣村驻村第一书记龙芷源(右)在青头鸭养殖基地,向致富带头人了解养殖情况。

  马 圆摄

  图⑤:在玉林市博白县龙潭镇坡头村,继续留任的驻村第一书记宋健(右)带领新到岗驻村干部到辣椒产业基地熟悉情况。

  庞禹昌摄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雅龙乡温和村驻村第一书记韦金已踏上山路,他要到脱贫监测户家里了解情况。此前一个月的驻村交接期里,他已与前任第一书记遍访全村的脱贫监测户。“前任书记带我把全村‘痛点’摸了个透,每一户的情况都记在本上。”韦金感慨道,有这样的“传帮带”,很快就能进入角色,掌握驻村工作的要领。

  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广西健全完善驻村干部“选育管励”全链条体系,选派1.9万名干部扎进脱贫村、易地搬迁安置村(社区)、党组织软弱涣散(后进)村和抵边村,以“铁军”担当为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精准选派,下好“先手棋”

  在干部集中轮换之前,广西制定印发驻村帮扶工作提示,划出选派“硬杠杠”。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在选派时发现,一名干部虽能力突出,但党龄未满一年,因此不能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这背后,正是广西定下的“六不派”原则:政治不成熟、作风不实、廉洁自律有问题、党龄不到1年、工作未满两年、不熟悉党建、体制外人员、中小学教师及身体欠佳者,一律不派。

  “选人如铸剑,淬火见真章。”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全区统一部署下,各级组织部门严把入口关,认真落实备案审核和驻村干部人选调整“一请示一复函”制度,确保选派人选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

  在桂林市资源县车田苗族乡,组织部门注重派驻熟悉产业发展的干部,着力破解当地特色产业“小散弱”难题;在边境线上的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擅长民族工作的干部迅速融入京族群众,推动民族团结项目顺利落地……广西采取自治区、市、县三级联动方式,坚持因村派人、人岗相适,让熟悉党建工作的干部进驻软弱涣散村、经济能手奔赴产业发展一线、民族宗教和基层治理行家扎根抵边村,真正“驻”进民心,“帮”出实效。同时,第一书记全部兼任村级驻村工作队长,统筹协调本村工作力量,形成帮扶合力。

  培训赋能,锻造“多面手”

  “带着问题学、照着案例练,真解渴!”在南宁市马山县驻村工作队全员培训班上,一场关于乡村全面振兴项目构建与资金使用的实战经验分享课,让全县286名新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直呼过瘾。学员们在5天的学习培训中拓展了工作思路,提升了履职能力和业务技能。

  这正是广西驻村干部全覆盖培训的生动缩影。自治区抓示范培训、设区市抓重点培训、县级抓全员轮训,采取“理论辅导+政策讲解+经验分享+现场观摩+情景模拟+专题研讨”等多种培训方式,确保每人每年至少参加1次县级以上培训。2024年以来,自治区层面示范培训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800名,指导市、县两级举办培训班436期,培训5.14万人次。

  “传帮带”机制让经验接力传承。在百色市凌云县下甲镇平怀村、浩坤村,上一任书记离开前会带着新人走访全村,手把手教其梳理帮扶台账、对接产业项目。自治区明确规定轮换交接期不少于一个月,由上一批驻村干部带着新轮换驻村干部遍访所驻村监测户,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所盼,共同谋划和推进产业项目,研究制定驻村帮扶工作计划。对于非轮换期调整的人员也需“扶上马再送一程”,确保帮扶不断档、质效再提升。

  严管厚爱,亮出“硬标尺”

  “严禁‘走读式驻村’,杜绝虚假考勤!”前不久,桂林市临桂区监委委员粟昌宏一行深入黄沙瑶族乡围岭村,主持召开驻村工作队集体谈话会。这场以“强作风、促实干、惠民生”为主题的谈话会,为驻村工作队划出纪律红线、护航担当实干。

  制度束身,更束心。广西出台“驻村九条”:吃住在村、公开承诺、工作纪实……为完善监督管理,自治区把驻村履职在岗情况纳入基层党建“两随机一精准”调研指导和平时考核。2024年以来,累计抽查6.21万人次,对履职不力的批评教育778人次,约谈提醒220人次,召回撤换不胜任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7人。“驻村不是挂名,天天‘走读’的干部混不下去。”一位被约谈的干部坦言。

  严管是最大的厚爱,纪律严明才能锻造“铁军”。广西建立健全“平时考核+年度考核”的考核体系和“县级党委组织部门+县级农业农村部门+乡镇党委+村党组织+所驻村党员群众”五方联动的考核模式,精简驻村帮扶工作考核内容,客观评价驻村干部履职表现,考准考实驻村工作实绩。在2024年度考核评定中,4790名驻村干部获评优秀,占比近1/4。

  激励关爱,送上“定心丸”

  不久前,崇左市江州区那隆镇那练村驻村第一书记农剑锋因病被调整回原单位,同步安排接受进一步治疗。广西坚持每年4月底前由县级以上人民医院对驻村干部进行一次全覆盖体检。2024年,74名在体检后因身体原因不适合驻村的干部被及时“换防”。

  自治区制定激励关爱驻村干部的政策措施,明确有关待遇保障。在崇左市天等县驮堪乡道念村,驻村干部住进旧小学改造后的宿舍楼,厨房配齐冰箱灶具。“吃住在村、保障到位,更能沉下心干事。”驻村第一书记杨冬娜说。

  针对驻村帮扶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等情况,广西健全谈心谈话等机制,2024年以来推动市县党委组织部门、农业农村部门、各派出单位、各乡镇负责同志面向驻村干部谈心谈话2.8万人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6800多件。

  既要“严管理”也要“暖人心”。“我们把选派工作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对干出成绩、群众认可的驻村干部,在提拔和评优评先时优先考虑。”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7月,自治区通报表彰了100个后盾单位、10名县级工作队队长、200名驻村第一书记、300名驻村工作队员,并授予“驻村工作队先进集体”“驻村工作队优秀个人”荣誉称号,激励全区驻村干部在乡村全面振兴一线倾情奉献、建功立业。(记者 庞革平)

【纠错】 【责任编辑:李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