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国·山东丨潍坊寿光:凝聚精神力量 书写文明答卷-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5 11/19 10:01:30
来源:潍坊文明网

文明中国·山东丨潍坊寿光:凝聚精神力量 书写文明答卷

字体:

  一座城市的温度,源于文明的滋养;一片土地的发展,系于精神的力量。近年来,山东潍坊寿光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融为一体、系统推进,谱写出一曲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时代乐章。

村村举办“敬老饺子宴”弘扬文明新风尚。

  以核心价值铸魂,让新风拂遍城乡

  走进寿光,一股温暖的“道德暖流”扑面而来,浸润着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在婚姻调解室里,“中国好人”王茂兴正以他特有的耐心与智慧,扮演着情感破镜的“修复师”;在“天平工作室”里,“中国好人”朱天平与志愿者们一起,仔细清点、分装着爱心礼包……

  榜样是鲜活的价值引领,是有形的精神力量。寿光市坚持把典型选树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着力点,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活动,设立500万元文明基金,每年为美德典型购买1000万元人身意外伤害险,树立德者有得的鲜明导向,引领文明新风。截至目前,全市已涌现县级以上先进典型1400多名,其中3人入选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0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与此同时,寿光市将文明风尚传播至基层末梢,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精准打通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最后一米”。在农村,建设200余处家长学校,100余处“幸福食堂”,村村举办“敬老饺子宴”,组织百姓名嘴讲家风故事、讲优秀传统文化,一人听讲,全家受益;在城市社区,每月定期举办“有事好商量”互动宣讲,社区居民提问,志愿者答疑解惑;在“两企三新”领域,创新开展了关爱激励、共促成长等十大主题行动,成立“讲家乡事 话家乡美”网络文明联盟,新就业群体成为城市文明“代言人”……随着一系列活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形成人人参与、全民践行的生动局面。

  以实践惠民为本,让服务暖到心头

“叮咚上门”志愿者为独居老人提供健康体检服务。

  得知孙家集街道东彦方村种植户王富强在黄瓜种植中遇到困惑,“棚棚团”的志愿者主动前往其大棚“把脉问诊”;在圣城街道向阳社区,“叮咚上门”志愿者来到独居老人家中,送蔬菜、测血压、聊家常,详细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生活需求以及心理状态……

  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寿光立足产业实际,组织900多个文明实践站、蔬菜合作社“站社联建”,成立农资行业诚信联盟、“农帮主”“棚棚团”等1200多个文明实践服务团队和技术互助小组,年举办“种放心菜、做实在人”、蔬菜产业“五信共建”等主题活动1000余场次,为群众解决问题2万多个。围绕群众需求,精心培育“叮咚上门·幸福守护”“幸福金婚”“敬老饺子宴”“大学生进社区”等文明实践项目150多个,组建1000余支志愿服务队,每年开展理论宣讲、文艺演出、扶危济困等文明实践活动2000余场次,让文明实践活动更好地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暖心服务的落地,离不开寿光精心构建的文明实践阵地网络。目前,在城乡建成1000多处文明实践所站基础上,创新打造文明实践“和合之家”、社区文化书院100余处,推动文明实践站与新华书店、老年大学、青年夜校等专业机构深度融合,实现阵地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让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成为群众的“精神加油站”。

  以常态创建护航,让幸福可感可及

改造后的老旧小区“焕然一新”。

  在寿光,文明创建不是阶段性任务,而是深植于“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理念的一项日常化、制度化“持久工程”。

  走在完成改造的老旧小区,以往斑驳的墙面、坑洼的路面、杂乱的“蜘蛛网”线缆早已不见踪影。如今的楼道整洁明亮,墙面焕然一新,新安装的声控感应灯更是为晚归的老年人点亮了温暖回家路。这场从“面子”到“里子”的全面更新,让这些建成三四十年的老小区重新焕发生机,也成为寿光“创城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最有力的见证。

  据了解,寿光市每年确定50个左右的“创城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将80%以上财政收入投入民生领域,系统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口袋公园建设、道路管网升级等民生工程,每年解决群众关心的车棚充电、楼顶漏水、路面修补等民生微实事1000多项,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为进一步凝聚文明合力,寿光在全省率先组建“城市文明先锋联盟”,首批成员中,既有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也有公益组织、身边好人、爱心企业,通过统筹联动、协同发力,将一项项惠民服务打包下沉到镇村。

  今日的寿光,文明已从具体成果升华为浸润人心的精神力量,深深融入城市发展血脉,成为驱动“蔬菜之乡”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通讯员 常峻豪)

【纠错】 【责任编辑:李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