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摘要》对话锦波生物杨霞(下):以原始创新书写中国生命材料新篇-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11/14 09:32:54
来源:新华网

《时代摘要》对话锦波生物杨霞(下):以原始创新书写中国生命材料新篇

字体:

  当国外动物胶原蛋白在医疗领域占据百年主导地位,当多数企业选择跟随成熟技术路线“抄近路”时,山西锦波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杨霞却带着“不吃别人嚼过的馒头”的韧劲,用17年时间啃下了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这块“硬骨头”,不仅实现“0免疫排异”、“0交联剂”的技术突破,更推动该领域国际标准立项,让中国在“生命材料”赛道实现从从无到有、从0-1的跨越。

  近期,《时代摘要》栏目对话杨霞,解码这位创业者坚守原始创新的底层逻辑,以及中国生命材料产业突围的核心密码。而这一探索创新的时代征程,恰如摘要酒秉持“摘万物魁首,聚一生至要”理念,在酱香白酒领域精研品质、传承创新,两者共同摘要时代奋进精神,为行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不循老路,因“排异之困”锚定原始创新

  在生物医药领域,“国外已有百年积累”是不少企业回避原始创新的理由,但杨霞的选择却截然相反。当被问及为何执着于原始创新时,她直指行业核心痛点:“国外百年发展史,本质是动物胶原蛋白的应用史,仅注射类应用就有40多年,但排异反应这个技术难问题始终没解决——材料根本无法在人体组织稳定发挥作用,谈何临床价值?”

  “传统动物胶原蛋白存在的免疫反应、病毒风险和纯化难题,像三座大山一样限制着行业发展,”杨霞进一步阐释,“我们团队从一开始就瞄准了四大产业技术壁垒:如何克服免疫原性和凝血性?如何用生物合成技术制备出具有高级结构的新材料?如何平衡水溶性与三螺旋结构?以及如何实现具有三螺旋结构的胶原蛋白的规模化生产?”

  这种对行业本质的清醒认知,让她早早放弃了“跟随策略”。“十几年前我就跟团队说,别人的路走不得:他失败了,我们跟着走是白费功夫;他成功了,抄作业看似省力,但隐藏的‘坑’迟早要踩。”杨霞坦言,原始创新的决心并非“刻意标新立异”,而是人类发展的必然:“当中国产业从‘制造’向‘创造’升级,市场需要的不再是‘模仿品’,而是能解决人类终极需求的原创技术。”这与摘要酒坚持在赤水河上游,遵循“12987”古法酿造工艺,不随波逐流,打造独特“醇柔酱香”的理念不谋而合。摘要酒深知唯有坚守传统与创新融合,才能在白酒市场中独树一帜,以卓越品质赢得消费者认可。

  如今,锦波已走出一条差异化技术路线,但杨霞始终保持清醒:“人类的认知是有边界的,我们现在也只解决了人体Ⅲ型胶原蛋白1466个氨基酸中的30个氨基酸,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人体的秘密太多了,我们必须先‘发现’‘认识’,才能谈‘改造’‘利用’——现在只是产业起点。”

  1600次失败与164.88°的“认识瞬间”

  34岁从教师岗位辞职创业时,杨霞的选择并不被看好。“我爸说我开的是‘皮包公司’——那时候公司就两个章,装在书包里背着跑,连办公室都没有。”她坦言,创业初心源于一个医学人的本能追问:“刚出生的婴儿那么脆弱,为什么能抵御风险?人体里一定有‘保护装置’,我想找到它。”

  原始创新从来不是坦途,杨霞的攻坚之路,充满了“看不见曙光”的煎熬。在漫长探索中,团队首先攻克的是三螺旋结构这一基础科学难题。2018年,是她口中的“转折点”——经过十年研究,百万分之一,团队终于锁定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的关键结构参数“164.88°”,第一次“看清”了这种生命材料的核心形态。

  “我们联合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依托生物信息学、结构生物学,首次发现人III型胶原蛋白具有164.88°三螺旋结构的核心功能区。”杨霞阐释道,“这一结构在不依赖传统认知的‘羟脯氨酸’的前提下,仅凭自身‘氢键’与‘分子间力’即可自主装形成稳定三螺旋结构,其中独特的‘精氨酸三角’横跨螺旋之间,成为维持结构稳定性的关键支撑。”这一从理论到结构的根本性突破,为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的精准制备与应用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个数字我一辈子忘不了。”杨霞的语气里带着历经迷茫后的释然,“前十年就像和一个好朋友相处,却连他的‘性别’都搞不清。每次实验失败,都像在黑暗里摸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到光。”最艰难时,实验室生产的胶原蛋白像“果粒橙”一样有沉淀,学界、市场都质疑“不稳定、做不下去”,团队更是经历了1600多次失败。

  “研究员后来都不敢跟我汇报失败,怕我失望。”她笑着回忆,直到上千次失败后,一个念头突然闪过:“这不是不稳定,是胶原蛋白的‘自组装——三螺旋结构本就会自然聚合,这是它的特性,不是缺陷!”但说服外界并不容易:“医生拒绝使用,复旦大学、中科院的专家也觉得‘不符合常识’。”

  最终,科学数据成为破局关键。“我们把结构解析、临床案例、安全性数据一一摆出来,一点点扭转认知。”杨霞说,164.88°的突破,不仅是技术进步,更是人类对生命材料认知的跨越。

  如今,锦波已从“皮包公司”成长为国际标准制定者——2025年4月,由其推动的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国际标准正式立项。“去法国沟通时,有专家质疑‘中国技术是真的吗’,我们不辩解,只讲164.88°的发现过程、300万支的临床数据。”杨霞说,科学没有国界,“用数据说话,才能赢得真正的认可。”

  “与传统胶原蛋白相比,我们的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实现了三大突破,”杨霞总结道,“安全性上,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的免疫原性、致炎性和致癌性显著降低;有效性上,164.88°三螺旋结构自交联、自组装形成的复杂高级结构,为胶原蛋白在人体中有效发挥细胞外基质功能提供结构支撑;作用机制上,从单纯的物理填充升级到调控细胞外基质的分泌与沉积,实现了结构性修复和组织填充的双重作用。”

  同样,摘要酒自诞生以来,也在不断成长蜕变。从最初以独特的书型瓶身设计,传递“书读经典 酒饮摘要”的文化理念,到如今通过一系列品牌活动,如举办摘要酒・宋词全国鉴赏会、携手总裁读书会开展城市行活动等,逐步成长为高端酱酒领域的一颗新星。

  未来之诺:做“世界生命材料头部”,向百年企业努力

  谈及锦波的未来,杨霞有着清晰的规划:“首先要做‘生命材料开拓者——我们是全球第一个用合成生物法把人源化胶原做成注射剂的,这是写进行业史的立身之本。”她希望10--20年后,企业能成为“世界生命材料头部企业”:“不说‘第一’,但必须保持一流水平,不能掉队。”

  这种底气,源于对竞争的清醒认知:“危机感一直都在,荣誉永远走在前面。如果有更好的技术超越我们,只能说明我们没跟上时代。”她的应对之策很简单:“不停跑,抓前沿。中国市场竞争太激烈,别人跑,我们得跑得更快——毕竟我们验证了技术路线的正确性,有先发优势。”

  对于“百年企业”的话题,杨霞态度务实:“这需要经营、传承,更需要商业环境、工业基础、科学发展的支撑。中国百年企业不多,我们会努力,但也得客观看待挑战。”采访最后,当被问及如何理解“争上游”,她的回答朴实而坚定:“上游不仅是争出来的,更是做出来的。立足科学、坚持真理,把该做的事做好,结果自然会来。”

  从“皮包公司”到国际标准制定者,从1600次失败到164.88°的突破,杨霞用17年证明:原始创新之路或许难走,但却是中国产业突围的必由之路。而她和锦波的故事,成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从“跟跑”向“领跑”跨越的生动缩影。这与摘要酒在白酒行业的发展历程相互辉映,共同勾勒出中国企业在不同领域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时代画卷。

  “争上游,喝摘要”。新华网与贵州摘要酒联合呈现《时代摘要》第三季瞄准经济发展、产业发展、文化发展,以镜头记录中国产业发展一线故事,精准呈现行业领军者的时代思考,探寻优秀市场主体创新发展的新动能,摘要中国前行的底气与信心。

【纠错】 【责任编辑:张欣烁】